文化是社會歷史的積澱物,作為客家人聚居地的龍崗,從粗放式的工業大區發展至今,形成的怎樣的獨特的文化積澱?傳統和時尚文化交匯產生怎樣的化學反應?親身到龍崗來蒸烤箱走走會發現答案。
   晶報記者 梁睿 實習生 羅偉融資傑 /文、圖 通訊員 廖岱岳 艾海鍵 冼餘漢
   “客家支票借款之都”呼之欲出
   300多年前清政府一紙“遷海復界”,讓生活在贛、閩、粵邊境的客家人遷徙到今天深圳東部與東北部,其輝煌拓荒史,為今日龍崗積澱景觀設計了悠久的客家文化。據統計,龍崗客家人占戶籍人口的比重超過80%。
   “建設文化城區是其中一項重要內容。傳統和現代文化交融是龍崗文化的鮮明特點之一,傳統文化就是客家文化,其保護、挖掘、傳承和弘揚是全區文物保護單位的迫切任務。龍崗在近來提出了打造深圳的‘客家之都’的理當鋪念,意在用傳統和現代兩種文化,建設文化城區。”龍崗區委常委、宣傳部長彭建安這樣表示。
   針對龍崗區提出的概念,龍崗區文體旅游局日前進行了調查和研究,並提出了打造“客家之都”的概念和建議。針對全區200多處客家文化(文物)點,先期抓住重點區域,加快制定發展客家文化的短期、中期、遠期工作計劃,力爭3年初見成效,5年明顯變化。
   相關負責人設想,在文物資源比較集中的地方,比如以圍屋為主的龍崗“龍東”和以碉樓為主的龍崗“龍西”,可以打造成“現代化都市的活化石”;在坪地國際低碳城周邊,“把食、住、行等方面的儀式元素發掘出來,加以放大和宣傳,在深圳市民中形成‘看客家、到龍崗’的印象。”
   文化加身 老屋村搖身都市桃源
   “土地平曠,屋舍儼然。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”。在布吉的一個山坳里,風景秀美,綠樹成蔭,但是由於地勢較低,村民搬遷到地勢較高的地方去了。社區書記謝俊風看著這裡的老屋,覺得拆了很可惜、浪費,不拆又成了危樓。在村民的支持下,想法很快變成了現實,經過近兩年的改造,老屋村搖身變成甘坑生態文化創意村,占地面積17萬平方米,總投資3.5億元,改造老村房屋150間、改造老村破舊廠房2.5萬平方米,原有的130畝菜地改造成生態農業體驗基地。
   如今,記者在甘坑看到的是文化氣息,從福建泉州移植“南香樓”,後從江西運來的“狀元府”,從緬甸搬回來“迎客石”……謝俊風透露,“明年的文博會期間,甘坑將以分會場的形式迎接參觀者,相信能成為龍崗的又一文化亮點。”
   三大音樂節掀起節慶盛事
   2013年對於深圳的樂迷來說,絕對是個“大年”:國內三大音樂節都不約而同在龍崗報到。紛至沓來的文體盛事讓龍崗的人氣飆升,也為這裡帶來了時尚和活力的。每逢節假日,三五好友抑或全家上陣,到龍崗感受節慶氣氛,成為市民新的生活習慣。
   “除了原有的旅游景點,今後要讓音樂節成為旅游者必來的一個地方,龍崗應朝著這個目標來打造。”副市長吳以環表示,像很多國際性城市一樣,龍崗可以通過節慶活動引客,既實現了“旅游轉型”,也實現了“文化升級”。
   當下,龍崗區正著力拓展一批影響力強的、可持續的市民活動品牌,通過與深圳音樂廳、大劇院合作,引進精品項目。未來龍崗市民,不僅有年度的音樂大餐,每周還將享有“美麗星期天”、“藝術大觀”這樣的好節目。  (原標題:文化龍崗:傳統和時尚在這交匯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l74slfbj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